医疗行业要警惕投资过热
在此前弘毅举办的上海年会期间,张晓鹏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他表示,并购杨思只是第一步,对于弘毅来讲,弘毅希望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为一个长期、大量、可持续投入的平台,在三年左右的时间拥有十到十五家医院。此外,张晓鹏提醒,医疗行业也处于缓慢下降的新常态下,要警惕投资过热的风险。
并购民营医院
《21世纪》:将第一单医院并购选在上海,弘和选择医院有何标准?
张晓鹏:我们经过反复斟酌,上海是一个比较好的选项,上海既是前沿阵地,又有影响力和辐射能力,正好杨思和我们有这个交易机会。
我们选医院有几个标准,一是会考虑医院的口碑和品牌,二是看医院历史,第三是考虑医院的团队、医护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以及医院的文化,这非常重要,因为道不同者不相为谋。此外,医院的服务人群也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21世纪》:并购完成之后,弘毅在未来将为杨思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张晓鹏:民营医院在人才吸引、整体的管理、调配资源、国家投入等方面存在不足。我们能够帮助医院吸引人才,植入联想集团[3.23%]的管理体系,使整个医院的品质提升、实现精细化管理。我们会从资金的调配上帮医院做一些资源的整合、并购、重组和扩张,争取把杨思医院打造成一个区域的医疗中心。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一个连续、系统、高品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目前,医疗服务相关的延伸服务仍是不够,由此,我们将会解决许多问题,比如我可以定期的监控病人,通过APP可以使医院知道病人的风险,提前关心和注意。此外,病人出了院以后还是有康复的需求,但目前这部分还难以做到,所以我们想把医院作为一个承载医疗的一个服务品牌,综合考虑人的各方面需求,打通院前、院中、院后,这样医院就可以成为服务大众的载体,通过满足大众需求来实现回报。
谋划公立医院
《21世纪》:在未来弘和会不会考虑参与到公立医院的改制之中?弘和下一步的规划是什么?
张晓鹏:相对而言,从交易机会来讲,速度比较快、周期比较短的是民营医院。但是,更长一个阶段来看,我觉得国家政策的介入、公立医院的改制和社会资本的进入等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现在我们有一些项目也在做。
并购杨思医院是第一步,后面我们想积极参与国家提倡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这里包括公立医院改制、民营医院新的重组等。同时,我们也会和相关的产业,比如康复、养老以及新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的经济模式进行整合,通过这种运作使我们每一个医院成为区域医疗中心。
我们的目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目标,这不仅仅是医院,也涉及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对于弘毅来讲,弘毅希望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为一个长期、大量、可持续投入的平台。所以,我们希望在三年左右的时间拥有十到十五家医院,在未来会多大呢?中国给了我们很多想象的机会。
《21世纪》:医院大收购的趋势明显,比如北大开始收购贵州的医院,复兴医疗也在收购一些地方医院,您对此如何看待?
张晓鹏:从数据上看,2005年到2013年,门诊和住院的增速都在往下走。总量虽然增加,但增长幅度向下,意味着医疗行业新常态已经表现出来,由过去的飞速的扩张变成一个新常态下的缓慢下降,这种下降是由于整体资源相对过剩所造成的。
这种状态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因为有那么多医院吃不饱,有那么多床位过剩。我想这个时候,投资需要谨慎。我估计三五年后我们会看到有一些相关的投资是面临压力的,因为这种行业原先靠惯性和粗放经济产生大规模迅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后面我觉得真正的效益的提升是靠管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实现回报的时代来了。
现在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又面临调整,这个调整期我估计很快就会到来。如果目前还在投资新的医院或者盖新的医院,我提一个忠告,一定要看看当地的医疗资源是不是过剩,如果不考虑这个原因,急于扎进去,那就跟我们前一段经济上出的问题一样,又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