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业动态 > 白花胶| 鱼鳔 - 顶级

白花胶| 鱼鳔 - 顶级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黄姑鱼(albiflora croaker)属硬骨鱼纲、 鲈形目、 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又称黄婆鸡、黄姑子、 花䱛。是近海暖温性中下层经济鱼类,分布于中国沿海、朝鲜、日本南部。

该鱼具有发声能力,特别是生殖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主要摄食底栖动物。黄姑鱼的越冬场在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外海。 外形与小黄鱼相似,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700克。

体长一般为20~25厘米,呈长椭圆形,侧扁。头中大。吻短钝。吻褶分为2叶,吻缘孔5个。口亚前位。下颌稍短于上颌。两颌齿细小,上颌外行齿及下颌内侧齿较大。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凸,宽大于眼径。颏孔为似五孔型:,两侧颏孔各2个。体被栉鳞。背鳍1个,始于胸鳍起点稍后背上,,具11鳍棘,28~30鳍条。臀鳍具2鳍棘,7鳍条,第二鳍棘粗长。鳔圆筒形,鳔侧具22对缨须状侧肢。耳石腹面蝌蚪状印迹的头区昂仰,伸达耳石前缘,尾区为丁形浅沟,尾柄较粗,长为高的2.4~3倍。 体灰橙色,体侧有许多灰黑色波状条纹,斜向前下方,在侧线上下方不连续,腹面银白色。背鳍灰橙色,每鳍条基部有1黑色小点。胸鳍、腹鳍及臀鳍淡橙色,基部均带红色。尾鳍橙色。

黄姑鱼属有10个不同鱼种,根据有关分析,白花胶的鱼种主要为:

浅色黄姑鱼(Nibea coibor ),主要分布在东印度洋及太平洋区,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越南、菲律宾等海域,栖息在沿海、河口区、属肉食性,以小鱼及无脊椎动物为食。

黑缘黄姑鱼(Nibea soldado ),分布在印度 - 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

细鳞黄姑鱼(Nibea squamosa ),分布在中西太平洋的澳洲北部及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体长可达65厘米,栖息在沿海海域。

还有一些较小体形的黄姑鱼,如分布在中西太平洋区的黄姑鱼(Nibea Aibiflorn )和小口黄姑鱼(Nibea microgenys),以及分布在印度洋区的印度及斯里兰卡海域的斑纹黄姑鱼(Nibea maculata)。

图片来源 - 普通花胶(鱼胶):白花胶 |干货正品| 鱼鳔胶 滋补 250g


白花胶,又名 “白奈” 、“白莲”,个头一般比较小,通常只有几克至几十克重。虽然白花胶从外形扛起来并不起眼,但从品质上来说,仅次于金钱鳖鱼胶、房胶和蜘蛛胶,在鱼种中属传统的名贵品种。

图片来源 - 普通花胶(鱼胶):白花胶 |干货正品| 鱼鳔胶 滋补 250g

市场上的白花胶有养殖和野生之分: 

养殖的白花胶产区主要在国内,为浅色黄姑鱼的鱼鳔。浅色黄姑鱼适温适盐性广,性格温驯,适合海水网箱集约化养殖。国内多个地方设有海水养殖场,如潮州饶平、东莞虎门、福建东山岛,以及浙江一带等。浅色黄姑鱼生长迅速,36个月可达3~5公斤,经济效益较高,一直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野生白花胶的产区则主要在东南亚一带,如印尼、泰国、缅甸、孟加拉锅、印尼等海域,在澳洲北部及巴布亚新海域也有出产,印尼阿拉弗拉海(位于澳大利亚北岸、卡奔塔利亚湾和新几内亚南岸之间 )是野生白花胶的终于产区之一,黄姑鱼在当地被称为“Gelama”。

市场上出现的白花胶很多都是养殖的。就算是养殖的,其价也不菲,这是因为产白花胶的鱼非常难养,投入多,风险大,养殖这款鱼的人越来越少,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市场上连养殖的白花胶也很稀少。

图片来源 - 普通花胶(鱼胶):白花胶 |干货正品| 鱼鳔胶 滋补 250g

白花胶的主要特征:

1.白花胶的胶质细腻,纹路常带有“人”字纹。但有些白花胶因为过于小而薄,“人”字纹可能不明显,而取代之以“布纹”。

2.白花胶的胶身具有一对法令线,其中野生的白花胶法令线一般与胶体同色即黄色,养殖的白花胶法令纹则经常泛黑。而出水孔方面,绝大部分的白花胶在法令线两旁均有一排出水孔,但产自缅甸、泰国海域的白花胶却没有出水孔,有的母肚甚至没有法令线。

白花胶 - 功效


白花胶有“双层肉质”,功效、口感一流,具有固本培元、补血活血、滋补肝肾等功效,其养颜抗皱、美容的效果非常好,在香港等地区备受欢迎,是香港人特别是一些明显养颜美容的“奢侈品”。

我国食用鱼胶的历史

我国食用鱼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600多年前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有汉武帝食用石首鱼鳔的记载。《本草纲目·鳞部四》,李时珍集解:”沈括《笔谈》,孙愐《唐韵》,南北朝时期《南史》...

鱼胶在唐代正式开始成为贡品,《新唐书·地理志》有载。在 明朝县令王延藩的《蛇蟠洋》一诗 和 李东阳在《佩之馈石首鱼有诗次韵奉谢》可见明代石首鱼数量很多,鱼鳔产量由此骤增,为民间广泛食用,普通人家也能一饱口福。到了清朝,鱼胶被列为补品。

鱼胶在以前的年代属于高档滋补品,价格昂贵,一般是非富即贵的人家才能享用的珍馐美味。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食疗养生,随着需求量增加,鱼胶品种也在为适应市场需求,从而增加更多平民化的价格。

作为有着2000多年的中国鱼胶饮食文化历史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了解鱼胶,并将其好好地发展及传承下去。

某些品种的鱼鳔如鳕鱼胶,以前一般都是随着鱼骨头、内脏等被当地人当作废料扔掉,后来因为有了中国人的需求并加以开发和利用,才令鳕鱼胶“变废为宝”。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外国人,认为“鱼鳔的位置接近输尿管和膀胱”,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吃鱼鳔是不可思议的行为,同时认为中国人所说的鱼鳔滋补作用也是荒谬无比的。因为文化背景不同,确实无法强迫外国人去接受中国人的理论。但是正是由于国人对鱼胶的需求量,才使得这些鱼鳔“废物利用”、“变废为宝”,这无疑对当地环境保护和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也有一定的贡献。


References

1. http://t.cn/RBrEyUv

2.《鱼胶赏谈》-陈淡坤 & 李艳芬 

有时候,人们表现出来的,往往就是要你所感觉到的。

- 五官所感,或是展示、或是掩饰、或是辅助,别过分相信。 -


| 集优佳 Gu+  Tuesday |

遇人,第一印象,也只是第一感觉,日久再评价。

Gu+

Cathy主编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