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暴涨 40年前当饭吃 40年后来炫富
如今,要是发一条吃野生大黄花鱼的朋友圈,那就是赤裸裸的炫富。唯一不屑的也许只有在海边长大的闽南人。“我小时候,黄花鱼当饭吃,煎炸水煮吃到怕。”东山舢舨海鲜老板阿邦说,记得小时候,码头边黄花鱼堆成山,多到堵路,家里各种做法,吃到他看见黄花鱼就没胃口。
阿邦的父亲老陈也感叹,1975年前后,他拿了四条大黄花,高兴地和亲戚换了一麻袋地瓜,“十几斤的大黄花也就卖2-3角钱一斤,那时候没粮食,鱼不顶饱,要干活,得吃地瓜才有力气”。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黄花鱼价格的飞涨,逐渐引起大家的注意。1995年时,一斤规格的涨到40多元,2000年左右直跳到百元出头。“因为捕捞过度,鱼越来越少了。”老陈说,谁也没想到,现在黄花鱼会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拿3斤重的黄花鱼价格来说,40年前卖2-3毛一斤,现在卖2300元一斤,涨了几千倍,如果拿更大重量的比,几乎无法计算,也许是几万倍,几十万倍。
辨别野生 外看颜值高低 内察舌头黑白
以前没人要的黄花鱼,现在却成了土豪消费的标配,野生的和养殖的价格天差地别。昨日,导报记者走访湖滨四里菜市场、凯旋菜市场、东浦路菜市场的海鲜摊位,发现卖野生黄花鱼的商家并不多,即使有,也只是几钱重的小鱼和三两左右的规格。
“大的不敢卖,这么金贵的鱼,放在摊位上不新鲜了,没卖出去,那就亏大了。”在四里菜市场卖了20多年海鲜的老刘说,3-5两的鱼,小康家庭也消费得起,倒是卖得很好,有客户要买大黄花,他才会向渔船预订。导报记者看到,目前,几钱重的小鱼卖35元一斤,3两左右的卖120元一斤。而同样是3两多的养殖黄花鱼,只卖20元一斤,价格相差6倍。
导报记者前后对比了野生的和养殖的,发现野生黄花鱼的色泽确实很亮,形态较养殖的也更美,但如果单独看一种,的确不知该如何辨别。
“野生的舌头是白的,养殖的舌头是黑的。”阿邦告诉导报记者,这是最容易辨别的一点,买黄花鱼先看舌头。但随着目前养殖方法的改进,有时养殖黄花鱼的舌头也不黑,所以,还应该看鱼的鳞片分布,野生的鳞片光亮、细密、分布均匀,养殖的鳞片大小不一,因在网箱长大,经常刮蹭,靠鱼肚附近略有褶皱,而且鱼翅、鱼尾也比野生的更短,更生硬,像梳子一样。除此以外,还可以观察它的脸,野生的嘴巴张得大,脸也更尖,养殖的脸圆,眼睛更靠前。
小心水货 身材松松垮垮 眼睛涣散呆傻
因为价格梯度很细,以两报价,一些渔民和商家就动了歪主意,给鱼打针注水。“7两重的卖400元一斤,比如钓上来才6两7,船上就给打一针3钱的水,弄到7两。”阿邦坦言,这已是业内行规,做点手脚,跳一档,价格就差上百元了。而真正到消费者手里的鱼,或许还不止这一针,“商家也要赚,有良心的给补一针,想多赚的那就多打几针”。
那么,消费者要如何识破注水鱼呢?阿邦告诉导报记者,若是往肚子里打针,那还好,若是往鱼肉上打,鱼的肉会变松,捏起来软,而且,原本可以保鲜一周的鱼,因为注水,只要两天鱼肉质地就变差,鱼鳃也会变黑。
卖海鲜十几年了,阿邦现在一看、一摸就能分辨鱼有没有注水,成功率高达90%。“看多了就能发现,没打针的鱼身材紧致,打了针的,死气沉沉,有些打在鱼鳃里的,鱼的眼神都变得涣散、呆傻。”阿邦说,想要收到没打针的鱼,那就得提前和船长定规矩,接近跳档价格的鱼,就按高一档的价格收。“我们收鱼,像6.7两的,船长都按七两的价钱算,为了给客人好品质的鱼,只能这么做。”
中国水产门户网,志创渔业信息第一品牌;运营十余载,用心感悟行业发展的点滴;水产人,就上中国水产门户网。
官方微信公众账号“bbwfish”现诚征原创文章,欢迎广大行业人士踊跃投稿,积极爆料。一经采用,必有稿酬!
投稿邮箱:bbwfish@163.com
微信:1370779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