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业动态 > 瓷器界独树一帜,看似不起眼,实则影响深远

瓷器界独树一帜,看似不起眼,实则影响深远

  • 发布时间:2023-05-10 14:56:27

法华彩——亦称法花釉或法花器,主要产地在山西晋南地区,以及陕西、河南部分地区。它的烧制工艺源自汉代的琉璃工艺,以牙硝作熔剂,属低温色釉。其中山西晋南地区生产的珐华器最负盛名,器型多以较小型的花瓶、香炉多见。


“法华彩有陶胎和瓷胎之分,陶胎大多烧制于北方窑口,瓷胎多属南方窑口。”资深古瓷鉴藏家何满光解释,釉色常见的有绿,蓝,黄三色,也少见白色,紫色。


对于珐华彩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中晚期而盛于明。到了明代法花彩的用途较为广泛,到了清雍正以后便渐渐停造。其主要特点是,表面采用堆贴技术,纹饰图案富有立体雕塑感,玲珑华丽。


明 珐华镂雕牡丹孔雀纹


珐华一词原始于方言俚语,意为粉花、粉画。由于晋东南人法粉不分,外埠人误粉为珐,明景泰年间官家珐琅罕迹于民,色彩鲜丽斑斓,珐华彩亦雍容华贵,同有“珐”字,珐华器的色泽釉彩及其刻绘艺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美丽的意外倒也给珐华陶瓷增添了些许神秘的传奇色彩。


明成化 珐华童子拜观音瓷板



珐华瓷始出元代中后期,属硬陶,烧结仅高出陶器100度左右,与唐三彩相类,而山西珐华器为低温釉陶瓷。珐华陶瓷由琉璃演变而来,而琉璃多为绿黄色,色彩单一,而珐华彩比较丰富,绿、黄、白、蓝、紫、黑等,特别是茄皮紫、葡萄紫、色泽透明鲜亮历久而弥新。

湖南电视台《东方寻宝》报名:一五五七---四八五七-------五四三 赵编导


当时,有晋地琉璃遍天下一说,无论皇宫庙宇,商宅权府,山西琉璃无处不在。山西大同明洪武十三年筑造的九龙壁,便是琉璃与珐华陶瓷完美的结合体。

九龙壁


珐华最大的特点是隔釉见胎,开芝麻纹片,琉璃则开大甲纹片。纹片的开法均为片四周起翘,如胶泥地日晒后的龟翘状,且反铅,隐现蛤蜊光。珐华器与琉璃器的最大区别是在釉中添加了草木灰,也称牙屑釉,在色釉上比琉璃器更纯正丰富,刻画细腻。


明正德 嘉靖 珐华八仙纹大罐




明 珐华釉双龙耳瓶



明中期以后珐华器从建筑构件走向庭堂,其精美不言而喻。其中盘、碗、碟、香炉、文房用品,人物造像、瓶罐、缸、吉祥神像、神兽,最为多见。


明 珐华兽耳花鸟纹大罐


明 珐华花卉纹鼓墩


珐华器蓝釉分两种:一为孔雀蓝,一为孔雀绿,蓝釉色彩正品应为天蓝+毛蓝,绿釉为军绿+墨绿,统称为孔雀蓝。黄色正色为娇黄,有葡萄紫,茄皮紫,所有珐华器均为有紫为贵。由于珐华釉隔釉见胎,从元晚便出现了珐华釉下墨彩,但墨彩处剥釉严重,墨彩大多绘花鸟人物。


蓝釉之美


珐华纹饰有很多,可大致分为:立粉多彩缨络纹,山水、人物亭榭楼阁纹,动物植物花卉纹。明中期开始出现印纹、划刻纹,同时出现模制脱胎器,如:狮、貅、香炉人物等。



明 珐华釉龙纹抱月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