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医学定义
量子医学属于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基础上的医学学科,由于量子是研究在10的负8次方米的微粒世界,使量子医学研究进入了更微观的研究领域。因为该领域一直处于让物理学家和学界头疼的领域,至尽没有物理学家能够清晰解释原理的核心,使量子医学处于可以使用但无法精确说明的状态。该领域仍然处于研究当中,故有争议也有新成果。本字条概述了量子医学的概念、核心、发展走向等内容。
量子医学起源
量子医学是在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和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和渗透下萌发而出的。早在1944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就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如今,已经发展为可以用量子力学原理来阐明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并且进一步阐明细胞的分化和新陈代谢的机理、遗传和变异、衰老和癌变、药物的应用等领域。
2007年量子医学与草本植物的应用相结合,是量子技术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就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了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利用微观状态的电子波动、辐射、能量等形式,对机体进行综合、系统、全面、发展性地预防、调节、诊断、治疗、康复的学科。
量子医学发展历程
在1999年,在剑桥牛顿研究所举行的一次量子计算会议上,物理学家希望能够对以上的理论作一个调查,看看那些理论比较受欢迎。这次是哥本哈根4票,修订过的运动学理论4票,玻姆2票,而多宇宙和多历史加起来得到了令人惊奇的30票。但更加令人惊奇的是,竟然有50票之多承认自己尚无法作出抉择。在宇宙学家和量子引力专家中,多宇宙理论受欢迎的程度要高一些,据统计有58%的人认为多宇宙理论是正确的理论,而只有18%明确地认为它不正确。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量子医学,将全面改变人类医学的架构。
量子医学在未来将在中医理论全新阐释方面带来积极意义。如阴阳理论、五行理论、经络理论、气血本质理论等方面可以获得新的解释和印证。量子医学将在医学检测领域大展身手。医学家们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可以产生核磁共振现象,利用这一现象可以获取人体内水分子分布的信息,从而精确绘制人体内部结构。物理学家保罗*劳特伯尔于1973年开发出了基于核磁共振现象的成像技术,并且应用他的设备成功地绘制出了一个活体蛤蜊地内部结构图像。
量子医学得到世界认可
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于临床医学,生命信息检测仪也随之出现。以量子生物物理为基础依靠,依靠生物自然生理的反馈反应的信息,利用混沌数学及傅立叶分析系统转换成数字化生物电磁性信息,从而得到生物体有关身、心、灵具体的健康或异常信息,并做到出全方位的健康检测和调节。
量子共振检测仪是测定电子运动产生的磁场和基子群发出的能量,两者可归纳为量子。这种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在20世纪80年代未,美国开始将量子医学用于临床诊断,之后迅速在日本、德国等国家得到发展,我国对量子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量子检测仪,即Quantum Bestron,它具有亚健康状态的早期预测分析、肿瘤的早期发现分析、药物筛选及药品开发的分析等功能。国内很多医院已经使用该类仪器。
在微观领域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是以最小的单位跳跃式进行的,而不是连续的,这个最小的单位叫做量子。
量子论
量子:震动的微粒子的解说——量子论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事”。在物理学中常用到量子的概念,量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例如,一个“光的量子”是光的单位。而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等更成为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其基本概念是所有的有形性质也许是'可量子化的'。'量子化' 指其物理量的数值会是一些特定的数值,而不是任意值。
例如,在(休息状态)的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可量子化的。这能决定原子的稳定和一般问题。在20世纪的前半期,出现了新的概念。许多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了解和描述自然的的基本理论。
克斯·普朗克
量子物理是根据量子化的物理分支,在1900年以理论来建立。由于马克斯·普朗克(M. Planck)释所谓的黑体辐射。他的工作根本上合并了量子化用同样方式,到了今天它仍被使用。但他严重地冲击了古典物理学,需要了另外30年的研究,就是在量子论未确立之前。直到现在一些主张仍然不能被充分地了解。这里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包括科学的本质是怎么出现。
不光是普朗克对这个新概念感到困扰。当时德国物理社会中黑体研究成为焦点。在10月、11月和12月会议前夕,对他的科学同事报告公开他的新想法。就这样谨慎的实验学家(包括F. Paschen,O.R. Lummer,E. Pringsheim,H.L. Rubens,和F. Kurlbaum)和一位理论家迎接最巨大的科学革命。
量子起源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以解决黑体问题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解释了光电效应
1910年,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超导现象被发现
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被提出
1915年,索末菲修改了玻尔模型,引入相对论,解释了塞曼效应和斯塔克效应
1918年,玻尔的对应原理成型
1922年,斯特恩-格拉赫实验
1923年,康普顿完成了X射线散射实验,光的粒子性被证实
1924年,爱因斯坦推导出了普朗克的黑体公式。2001年,3位分别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因为以实验证实了这一现象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4年,德布罗意阐述了物质波理论。
1925年诺贝尔奖获者海森伯格提出量子论的不确定原则。同年,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理论。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物理学纪事》上连续发表了6篇论文,宣布了量子力学的第二种形式——波动力学的诞生。这个方程后来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1927年,德布罗意和革末通过实验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同年,G.P.汤姆逊,在剑桥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电子的波动性。电子是一种波。他们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玻尔提出“互补原理”,这就是电子“波粒二象性”的研究。它连同波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三者共同构成了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影响至今。
192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解决了物质在高速运动时的量子理论。
1930年以后,量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的原理,为晶体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之后,量子理论在物理学、化学、半导体、微电子、芯片技术、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广泛的应用。
1932年,后来成为计算机之父的冯·诺依曼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等数学工具,证明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间的数学等价性。
1944年,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试图把量子力学、热力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1948年,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威兼·肖克利和瓦尔特·布拉顿根据量子理论发明了晶体管。获得了195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量子医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0年,核磁共振应用临床医学领域。而生命信息检测仪也随之出现。
1990年,美国、日本、新西兰开始研制量子共振技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研究
量子医学用途
量子医学的定义就说明了它的研究方向和对象是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因为量子医学通过量子力学的拓展,以量子技术方式介入医学领域的学科,所以,把人类的医学研究直接从宏观状态进入微观世界。在看得见的世界,一切物体或粒子的运动都遵循宏观物体运动的牛顿力学规律。在看不见的世界,反映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决定原子核周围电子及各种超微粒子运动和性质的自然法则。
量子就是生物体中电子运动所产生的磁能和超微粒子所产生的能量。其实,将能量分化为量子现象,是微观世界一切粒子变化的普遍规律。因为微观世界中一切超微粒子都属于量子层次领域的。而量子医学是在医学领域研究疾病在微观状态发生状态和规律的。
量子医学规律
1、量子医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学科。
2、量子医学是通过研究发现电子等微观状态的颗粒遵守量子化规律,并应用于医学研究的学科。
3、量子医学基于电子、光子等微观颗粒量子化特性,开辟医学新时代。
4、量子医学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质,认为任何人、事物都是一个系统联系的有机体,这些系统在微观世界中按照量子化规律进行交互、影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特点。
真正量子医学
量子医学是建立在利用电磁辐射与人、动物和植物世界相互作用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学科。量子物理学研究电磁场的辐射,因此,量子医学的本质是电磁场,及通过测定分析生物体所释放的振动频率大小(即微弱磁场波动能量),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学,亦称波动医学。要建立“量子医学”,就要突破宏观进入微观来研究生命体,例如量子生物学的研究,必定从量子层次研究掌握疾病的量子变化规律。如以量子层次的量子运动变化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薛定谔说道:“只有量子力学能解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键的特殊作用。”量子医学包含了微观世界的医学哲学观、微观状态器官粒子运动的规律、精确预测体质微弱变化、阐释微观状态下疾病成因与原理、阐述学科在量子态下的运动特征等。
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技术、量子哲学的基础上的医学新学科。量子技术让人类可以在微观状态进行人体健康的研究和探索,而量子哲学却可以让人类在一个系统中,整体、联系地看问题。所谓量子哲学就是把研究的对象看作是一个系统整体,并从整体出发研究各要素组成系统的方式。
把宏观世界先定义出来,一般是指空间线度在10的6次方厘米以上的物体或粒子世界,人体细胞能用显微镜看清,属宏观世界。而10的8次方米以下的物体或超微粒子世界,例如中子、质子、电子等,则属于微观世界。
量子医学的思想核心就是以系统观、整体观揭示微观状态下粒子运动的规律。量子医学的出现,使得医学可以清晰地从微观走向宏观,从宏观走向微观,阐释了宇宙万物本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人类已经迈入量子时代。量子力学的实质就是研究微观世界原理的学科,很多研究的结论几乎都颠覆了宏观世界研究得出的结论。量子力学理论不断得到印证,也不断得到创新:哥本哈根三大定律、多宇宙、隐变量、系综、自发定域理论、退相干历史、多精神解释、交易模型、量子线性叠加规则失效猜想……这些新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但是也因为都不完善而不断产生新的争论。而量子医学揭示的思想理论,就是系统、深层、整体地看问题,然后通过微粒子的描述统一起微观与宏观的世界。会给中医、西医带来全新解释。
量子医学价值
量子医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实现医学研究从细胞层次推进到电子微粒层次
将微观状态下人体器官运作规律展示,使得人类医学获得更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微观状态下运动的微粒,通过以量子形式释放能量,达到量子化事件的发生。
解释明了微观状态和宏观的医学模式区别
宏观状态下,人类的医学研究有所局限,尤其在预防方面。而量子医学的出现,能够将微观状态的疾病表现前瞻性测探到,使得疾病的预防与检测变得如此的细致和精确。
消除了所谓医学领域的哲学争论
不再存在所谓对错问题,而只存在视野角度不同的本质区别。比如中医属于宏观视觉的观点,而西医偏向微观视觉的观点,二者的立场决定结果的观察差异。而量子医学可以使得二者的联合、关系、影响变得如此地关系密切,基本上无法让人能够从心理上马上接受。
让微观状态的微粒和宏观的症状有机结合起来
量子医学通过以生物光子的角度来研究疾病的形成、消退、异常、转好等阶段,让微观状态下的微粒和宏观的症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生物光子学法则,当生命机体组织细胞的超弱光子辐射不稳定,如生物光子辐射增加或减少,将导致邻近细胞生物光子辐射的紊乱,人体就会产生病变;而当生物光子辐射正常,不管是通过拽引方式(就是细胞自动产生调节到正常态的现象)还是外磁场形式,机体就表现健康状态。
量子事件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出发,连续的生命过程是由间断的,也就是非连续的,相对独立的基本事件构成的,那么这种基本事件就可以称为量子事件。从这个角度出发,生命中的量子事件几乎无处不在。
单分子或离子层次,比如构成生物大分子的核酸,氨基酸,以及生物大分子如抗原与抗体,配体与受体等以及电解质离子等,这些分子或离子都符合量子的定义。
多分子或多离子层次。这在医学中已经有典型的描述,比如神经末梢的突触间隙,神经递质通过囊泡的胞裂外排进行量子化释放,每一囊泡约含有1000~50000分子乙酰胆碱或约10000分子去甲肾上腺素。而且量子释放可能是细胞受激释放的普遍规律。此外神经或肌肉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是由离子通道的激活造成的,这种细胞膜内外离子的转运也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单细胞层次。任何细胞的功能都具有量子的特征。
多细胞层次,比如Frost提出骨改建的基本多细胞单位,以及McKibbin提出的初始骨痂反应等。以骨折愈合为例,McKibbin提出的初始骨痂反应实际上是发现了骨折愈合过程的基本量子,骨折愈合过程可快可慢,可进可停都是因为初始骨痂反应实际上是非连续发生的间断事件,否则就无法解释骨折愈合的各种现象。
量子化不但是物质间能量交换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生命系统内外信息交换和储存的基本规律。比如人的各种感觉,包括视、听、嗅、味,触、痛、温热等都是通过神经纤维传入中枢系统的,这种感觉的传入具有明显的量子化特征。
首先各种感觉是通过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来进行传导的,对同一个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及幅度不因外界刺激的强度而改变,只要达到阈值就会发生,神经冲动不但在产生时具有量子化特征,在传导时具有不衰减,不融合性。因此有理由认为人体对各种感觉信息的储存也应该是量子化的,感觉量子是人类认知与思维的基础。
由于相同的感觉量子反复地传入,中枢神经细胞对相同的感觉量子基本会产生相同的细胞反应,这种对感觉量子相同或相似的反应可能是记忆和思维的基础。因此量子化思维可能是破解生命之谜的必由之路,在骨折愈合机制问题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实际上,微观世界中,所有的生物体都极带有微弱磁场,这种磁场是由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而产生的,并且在这微弱磁场能量中,带着不同的健康或疾病的信息,把这种不同微弱磁场能量即振动频率加以量化。
量子医学基本原理
量子医学是建立在量子力学、量子生物学、量子药理学和生命信息学基础上的现代医学新门类。它将医学从细胞层次推进到了构成人体的基本微粒子――量子态层次。为治愈当今世界众多“不治之症”开辟了新途径。